钢价接近2006年低点,逐渐实现筑底
“跌跌不休”的钢价、矿价,不断突破历史记录的粗钢产量,持续下降的钢材库存,不断下行的宏观经济,似紧还松的资金面。一切的不和谐因素,竟然扭曲的组合成现如今的“价跌量增”格局。
钢价超跌之后,继续下行空间已然不大。据市场监测显示,截止6月30日,全国重点城市(1月2日)25mm三级螺纹钢均价3498元;6.5mm高线均价3510元;5.5mm热卷均价3476元;1.0mm冷板均格4267元;20mm中厚板均价3488元。当前钢市在弱势平衡的供求格局下,虽然终端需求基本面尚未见明显的改善,但已经开始逐步实现筑底。随着微刺激不断加码,经济面回暖加速等落实,预计后期钢价有望实现底部反弹。
粗钢产量屡创新高,供需“弱平衡”下的真实需求尚可
年初受到需求预期疲软及环保重拳制约,国内钢厂生产热情相对较低,特别是在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接近年内低点水平;进入4月份后粗钢产量逐渐恢复,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;最新数据显示,6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为183.67万吨,较年内最低点1月下旬高出17.73万吨。钢材供应总量全面回升,彼时钢材供应压力直线上升。
且今年以来,我国的钢材库存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。随着钢价的不断下跌,大量钢贸商“逃离”,钢材市场资金“蓄水池”功能丧失后,钢贸流通领域为了规避市场风险,纷纷采取低库存甚至零库存操作手法,减少向钢厂订货,导致库存压力逐渐向钢厂内部转移。今年以来,重点钢企内部库存压力远高于去年同期,给钢厂的定价带来了极大的压力,也进一步推进了钢价的长期低位运行趋势。
在上游钢材供应压力不断回升的同时,下游钢材需求释放较为缓慢,重点钢企内部库存在2月中旬达到高点的1726.6万吨,钢市社会库存在2月末达到年内顶点的2086.19万吨。从3月份开始,随着钢材需求释放加大,市场逐渐启动去库存操作,早于去年同期。随后在微刺激措施落实发力之下,我国钢材市场进入了长达17周的去库存,到6月底尚在持续,但库存消化速度也随着传统淡季的到来而相应减弱。
在上游钢厂粗钢产量不断创新高之余,钢材库存始终低于去年同期,当前库存水平已处于1400万吨以下正常水平,并且从时间上来看相对有所提前。说明实际需求消化尚可,并不像外界反馈的那么差。分析师认为,一方面是因为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业务持续增大,5月份国内钢材出口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的807万吨,有效的缓解了国内钢材市场的供应压力。另一个方面则是下游需求启动较早,一系列大型项目通过钢厂直供实现供货,因此造成现货流通市场走货较弱的假象。第三则是钢材库存压力向钢厂转移,现货商家为规避降价风险,多以轻库存操作为主,不愿过多的订货,因此今年以来,重点钢厂内部库存相对高于去年同期,但仍在正常水平之内。总体而言,下游钢材需求尚可。
2014上半年钢铁市场价格走势盘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