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份国内钢铁市场震荡下行,且因淡季市场供需矛盾加大,以及市场信心的缺失,钢价跌幅有所加大。据监测数据显示,8月29日,钢铁全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24.2,较上月末下跌2.1%,跌幅较上月加大1.4个百分点。其中长材价格指数为126.7,较上月末下跌2.6%;板材价格指数为121.0,较上月末下跌1.9%;型材价格指数为128.1,较上月末下跌0.9%;管材价格指数为127.0,较上月末下跌1.6%。
从钢铁区域价格指数来看,8月份各区域价格指数均有所下跌,其中华东、中南、华北地区跌幅较大,为1.9-2.0%;其他区域跌幅在0.7%左右。
监测的5大钢材品种10大城市均价显示,8月29日,5大钢材品种价格均较上月末有所下跌,其中冷轧卷板跌幅最小,仅0.03%;其他四个品种跌幅较大,在2.6-3.5%之间。
二、九月份国内钢铁市场将继续震荡调整
8月25日,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符合《钢铁行业规范条件》的企业名单,共有149家钢铁企业进入该名单。其中,河北省钢铁企业最多,达到44家。2013年底工信部已经发布了两批符合《规范条件》的企业名单,今年年初第二批名单剔除了两家钢铁企业,加上此次公布的149家钢铁企业,共有307家钢铁企业进入“白名单”。8月18日,工信部公布钢铁产业第二批淘汰落后产能名单,涉及2家钢铁企业300万吨粗钢产能。通过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,以及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的方式,后续钢铁产能有望得到控制。今年1-7月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仅2615亿元,同比下降8.3%,可见化解过剩产能的措施已产生效果。
1、七月粗钢产量下降 后期供给压力仍然较大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4年7月,全国粗钢产量6832万吨,同比增长1.5%;钢材产量9476万吨,同比增长3.7%(详见图2);1-7月,全国粗钢累计产量48076万吨,同比增长2.7%;全国钢材累计产量64723万吨,同比增长5.8%。7月份粗钢日均产量为220.4万吨,较6月日产下降10.6万吨,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-7月全国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540.1亿元,同比增长1.9%;实现利润总额640.6亿元,同比增长26.5%;实现主营活动利润619.3亿元,同比增长25.4%。目前钢铁行业盈利有所好转,特别是9月份起逐步适宜施工,随着需求不断释放,将带动钢铁企业生产的积极性,8月底唐山地区钢厂高炉开工率回升至96%,后期钢材市场供给压力仍然较大。
2、七月份钢材进出口量上升 出口势头仍然良好
7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有所上升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7月份我国出口钢材806万吨,较6月份增加99万吨,环比上升14.0%,同比增长56.2%。1-7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907万吨,同比增长36.9%。
7月份我国钢材进口量也呈上升趋势。7月份进口钢材122万吨,较6月份增加9万吨,环比增长8.0%,同比增长3.4% 。1-7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847万吨,同比增长5.7%。
2014年8月14日,欧盟对中国产取向电工钢、冷轧不锈钢板分别发起反倾销、反补贴调查;8月18日,马来西亚对其进口的热轧钢板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。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保持大幅增长,但国际市场对我国钢铁产品的贸易争端明显增多。跟踪统计数据显示,2013年涉及到钢铁行业的贸易摩擦有25起,而截至到2014年8月底,已达20起。
调查发布的钢铁流通业PMI数据显示,8月份钢铁流通业的出口订单指数为44.7%,较上月下降4.1个百分点;但8月份钢铁生产企业的出口订单却有较大幅度提升,目前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,国外经济形势持续改善,预计后期我国钢材出口有望保持较高水平。
3、钢材社会库存继续下降 钢厂产成品库存上升
8月份国内钢材社会库存继续下降。据监测数据显示,8月29日,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102.4万吨,月环比下降5.0%,年同比下降18.7%。其中建筑钢材社会库存592.9万吨,月环比下降4.6%,年同比下降12.2%。板材社会库存509.4万吨,月环比下降5.5%,年同比下降25.2%(详见图4)。
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,截至到8月中旬,重点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库存为1525.1万吨,较7月底增加了116.7万吨,月环比上升8.3%,反映在市场需求淡季中,钢铁贸易企业仍然以低库存操作为主,而钢厂出货不佳,造成厂内库存有所上升。
九月份全国钢铁市场震荡调整